7月1日起開始施行!金融監管總局發布“三個辦法”
2024-05-30
2月初,金融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了修訂后的《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》《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》《個人貸
款管理辦法》
(下稱《固貸辦法》《流貸辦法》《個貸辦法》,并統稱“三個辦法”),進一步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提
升信貸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務質效。并宣布新修訂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將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。
近年來,各項金融政策的推出以及金融科技的發展,正在持續完善我國的金融服務體系,其中,為支持實
體經濟發展,國家及各銀行正不斷支持銀行信貸業務的規范化發展以推動、提升普惠金融對市場經濟的提
振增效作用。
此次信貸管理制度的修訂和完善,能夠更好地適應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實際和發展趨勢,有利于提升信貸管
理的精細化水平,更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。
1:“三個辦法”推動信貸場景適配
為進一步推動銀行信貸流程適配各類融資場景,在貸款辦理流程方面,本次“三個辦法”針對貸款調查和
面談面簽也
進行了進一步修訂,其中明確:“對于貸款調查,明確流動資金貸款和個人貸款應采取現場與非現場相結
合的形式履行盡
職調查。對于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及二十萬元以下個人貸款,在非現場調查可有效核實相關信息真實性
的前提下,可簡化或不再進行現場實地調查。”
同時,允許商業銀行通過視頻形式履行個人貸款面談。明確貸款人應要求借款人當面簽訂個人貸款合同,
但對于金額不超過二十萬元人民幣的個人貸款,可通過電子銀行渠道進行簽訂。
與上一版本的制度相比,“三個辦法”更貼合現階段信貸實際,與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適配度更高,將進
一步推動信貸流程的優化。此外,除了像“三個辦法”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,近年來,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成
為大勢所趨,也加速了信貸的健康有序發展。
2:金融科技提升貸款流程效率
除了政策各方面的支持之外,數字技術的進步讓貸款服務效率有了顯著提升。一方面,銀行等金融機構通
過大數據、人工智智能等技術賦能貸款的全流程管理,讓一些重復性高、數據復雜型的工作流程被運行快
運算精準的數字技術程序代替,如企業數據自動采集處理、貸款產品條件自動匹配、貸款意向度評估等,有效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,擴大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邊界。
另一方面,數字信用的興起,為金融機構風控盡調提供精準、全面的決策支持。數字信用是數字技術對信
用形式的創新,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方法等的數字技術,通過各類數據對企業評估形成數字信用,
較好地解決了中小型企業資信判別難題。
可以預見,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日益完善,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持續加深,信貸業務的合規發展將為金融業
的健康有序發展帶來 更大的發展潛能,促進經濟市場發展,更對于構建一個更加公平、穩定和繁榮的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。